
遗尿症是在膀胱功能成熟年龄以后的,无法用医学原因阐述的持续性遗尿。
(一)诊断条件
1.不论是故意的还是无意的,经常在床上或者衣服上排尿
2.这个行为的显著临床表现为一周至少2次,至少连续3个月或临床意义存在苦恼或对社会、学术(职业)或其他重要功能方面存在障碍;
3.至少为5岁(或同等的发育水平)
4.这个行为并不能归因于一种物质的生理效应(如利尿剂、抗精神病药物)或其他躯体疾病(如糖尿病脊椎裂、癲痫)。
亚型:①夜间型:仅在夜间睡眠时排尿;②日间型:仅在觉醒时排尿;③混合型:兼有上述两种亚型的组合。
(二)功能诊断
遗尿症的本质特征是白天或晚上的在床上或是衣服上反复排尿(条件1)。
最常见的是不由自主的排尿,但偶尔会故意的。诊断遗尿的条件,其发生频率必须每周至少出现两次,至少连续3个月或必须在社会性、学业(职业)或其他重要功能方面引起明显的临床显著的痛苦或障碍(条件2)。
个人必须达到一个年龄(即,至少年龄5岁,或者儿童发展年鹼延迟,心理年龄为5岁)(条件3)。
尿失禁不是由于物质的生理效应(例如利尿剂、抗精神病药物)或其他一般躯体疾病(如糖尿病、脊柱裂、癫痫)(条件4)。
(三)相关特征辅助诊断
在夜间遗尿的时候,排尿偶尔发生在快速动眼睡眠(REM),孩子可能会回忆起梦里有关撒尿的行为。在白天遗尿,孩子推迟排尿直到尿失禁的发生,有时是由于社交焦虑引起的不敢上厕所,或者全神贯注在学校或游戏活动中。遗尿时间通常发生在上学阶段的下午,可能与破坏性行为症状有关,遗尿通常会复发在适当的治疗后的相关感染。
(四)患病率
已报道的患病率变化很大,高达25%的儿童有偶发性夜间遗尿。超过5岁的儿童有显著遗尿的比例在男性为7%-10%,女性为7%。相关精神科诊断包括ADHD、焦虑障碍以及精神发育迟滞。
(五)发展进程
在未经治疗的情况下,遗尿症每年以10%~20%的比例临床缓解。将近1%的成人有遗尿症。青少年期起病的遗尿症有更多的相关病理因素,且预后较差。遗尿症患者常常感到尴尬和愤怒。继发效应包括来自看护者的惩罚、被同伴嘲笑以及社会退缩。
(六)危险因素及预后分析
1.环境遗尿症的诱发因素包括延迟或宽松的如厕训练和心理社会应激;
2.遗传和生理遗尿和尿产生的正常昼夜节律的延迟相关,导致夜间多尿异常,或血管加压素受体敏感性变化,膀胱功能性容量减少、膀胱反应过度(不稳定膀胱综合征)。遗尿症可能是一种遗传性疾病。患遗尿症母亲的后代儿童得遗尿症的风险约高3.6倍,家长中存在尿失禁的孩子的遗尿症风险为10.1倍。夜间遗尿的风险大小和日间遗尿的风险相似。
3.文化相关的诊断问题遗尿症在欧洲、非洲和亚洲以及美洲国家均有各种各样的案例报告。在不同国家之间,患病率是惊人的相似,并在不同国家的发展轨迹中发现有很大的相似性。
在孤儿院和其他住宅单位的模式和环境中也有很高的遗尿率,可能和如厕训练有关。
4.性别相关的诊断问题男性存在夜间遗尿症更为常见。而日间尿失禁则多见于女性。对于孩子患该症的风险,父亲的遗传风险高于母亲。
(七)鉴别诊断
神经源性膀或其他药物条件遗尿的诊断应该排除神经源性膀胱或其他的药物条件,或导致多尿的存在或紧迫性(例如,未经治疗的糖尿病、尿崩症)或急性尿道感染。遗尿可能与抗精神病药物、利尿剂或其他可能导致尿失禁的药物有关。在这种情况下,不应该诊断,而应该称为药物副作用。有近20%的日间遗尿症儿童被发现有泌尿系统异常、泌尿感染和癫痫,因此需进行相关检查。

好心情健康

好心情健康

好心情健康

好心情健康

好心情健康

好心情健康
扫码关注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