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心理师》揭露:自杀孩子的背后,隐藏着怎样的家庭关系?

日前,由杨紫主演的围绕着心理健康问题而展开的电视剧《女心理师》正在热播。即将面临高考的女孩尤娜是第一个案例的主人公。尤娜一出场就要自杀,平时跟同学关系不和,因为偷盗问题进过警局,为了冤枉同学不惜自伤。她的爸妈很痛苦:为什么以前那么活泼开朗的乖孩子,如今却成了这个样子?

在与心理咨询师贺顿(杨紫饰)交谈中,发现了尤娜在谈到家庭问题时的阻抗和犹豫,于是把她的父母叫来了解情况。这一聊,尤娜“生病”的心理动机一目了然。尤娜的父母离异,但依然生活在一起,并且一直瞒着她离异的事实。尤娜无意间知道爸妈已经离婚,更让她感到可怕的是,爸爸还要以出差的名义离开这个家。为了让这个家继续完整下去,尤娜才会狠心割伤自己,故意偷东西让警察把自己抓进警局。

图片

尤娜的“生病”,映射出的是这个家庭的病。让我想起了我的那些求助者孩子们。从他们的身上,我多多少少都看到了“尤娜”的影子,她们在用自己的方式,伤害自己的方式,来呼唤爸妈的爱,呼唤这个家庭的完整。

图片

家庭成员功能的失调,让孩子陷入到恐慌


中国人口学会理事吴忠观,把家庭的功能分为几种类型:经济功能、生育功能、性生活功能、教育功能、抚养与赡养功能、感情交流功能和休息娱乐功能。在这七大功能当中,经济功能、抚养功能、感情交流功能占的比重是非常大的,如果家庭成员发挥的功能失调,家庭结构就会很脆弱,一件小事就会导致严重的后果。

主人公尤娜有一位控制欲强的妈妈和一位懦弱的爸爸。妈妈掌控的事情越来越多,爸爸在这个家的地位越来越弱。爸爸在这个家的经济功能和抚养功能发挥不了作用,游离在家庭的边缘,成为了可有可无的人物。最终,夫妻两人在一次情绪大爆发后,情感交流失败,爸爸提出来离婚,家庭就此破裂。而这个时候,尤娜表现出要追随爸爸的意愿,所以妈妈会有非常强烈的背叛感,觉得女儿也可能会像丈夫一样远离自己,从而更加猛烈地攻击自己的丈夫以求平衡。

遗憾的是,孩子对于家庭关系总是敏感的,这种敏感让他们产生了太多的不确定感,不确定感又会让他们陷入到恐慌。

图片
别让孩子成为家庭关系的受害者

系统式家庭治疗理论的提出者莫瑞.鲍恩认为:家庭是一个系统,家庭情感稳定需要每个成员都有自我分化的能力,每个人在系统中都有自己的位置。当父母关系发生冲突时,子女介入其中,目的是缓和父母之间的紧张状态,使家庭系统恢复平衡。在家庭系统中,子女与父母间的关系常常以亲子三角关系的面目出现,亲子三角关系主要是有三种形式:跨代联盟、亲职化、代罪羔羊。

跨代联盟

夫妻中的一方为了避免直接面对婚姻问题,转而寻求孩子的支持,和孩子联合起来一起攻击另一方。

亲职化

孩子在超出自身发展水平的条件下,扮演父母角色或承担父母责任。

代罪羔羊

夫妻为了避免直接面对彼此间的冲突,把注意力转移到子女的问题上

剧中尤娜,在这个家庭的亲子三角关系中,充当的就是代罪羔羊的角色,为了缓和父母的矛盾,她变得越来越差,父母开始把注意力关注到她身上,家庭矛盾开始缓和。还有更多的“尤娜”们,她们用别的方式来缓和父母的矛盾。有的让身体生病,有的超出自己的能力去替父母分忧,有的帮助弱势的一方攻击强势的一方,这些都让他们背负了这个年龄不应该背负的责任,直到有一天被父母看到。

其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经常遇到与剧中雷同的场景:

“你妈妈简直是不可理喻......

“你爸爸什么都不管,妈妈只有依靠你了……”

“你去和你爸爸说:……”

上述种种问题显现出的好像夫妻之间的关系是靠孩子来维系的,这会让孩子觉得自己责任重大,但是这个责任他可是担不起的,一旦孩子感受到父母之间的情感失联,就会潜意识里想通过一些方式来粘合父母的关系,但是往往小小的他们没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只能”以身犯险“,在自己身上制造各种问题。

如何稳固家庭的三角关系

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各归其位,爸爸妈妈和孩子各自做好自己,互相爱护,又相互独立。

《女心理师》中,并没有呈现出尤娜的父母在得知孩子生病的原因后是怎么做的,但是作为一名咨询师,我完全能够想象,尤娜的爸妈回家后会采取怎样的行动。方法只有一个,那就是让尤娜意识到,不管爸妈是怎样的生活状态,她们对尤娜的爱是永远存在的,爸妈的矛盾交给爸妈处理。

咨询室内,面对着那些被“三角化”的孩子父母,我也总是试图让家长看到她们家庭中存在的三角形,并且让他们为自己的事情负责。而面对那些被“三角化”的孩子,我则试图帮助他们减少对未来不确定的恐慌,并帮助他们对于父母无形伸进来的手说“不”。

一位求助者告诉我,现在的她终于可以好好生活了。一直以来,她以为在这个家庭中,妈妈是受害者,她努力学习、努力工作,就是为了有一天让妈妈以她为荣,让爸爸后悔抛弃了这个家。然而现在她却不这样认为了,因为这么多年,她突然发现,她的努力并没有让妈妈开心起来,反而在她攻击爸爸的过程中,全家人都受到了伤害。她说:“我以后再也不要为了爸妈而活,他们的事情就交给他们处理,往后的每一天,日子都是我自己的。”

为这位求助者高兴,她终于与爸妈划清了界限,不再被“三角化”,开始寻找自己的人生,为了这一天,她努力了三十年。

作为一名心理咨询师,面对着来来往往求助的家长和孩子们,我深深感受到,还有很多的“尤娜”正在被“三角化”,承担着他们这个年龄不应该承担的责任。真希望那些还在被“三角化”的“尤娜”们,能够对爸妈伸来的无形的手说“不”!也希望被“三角化”孩子的爸妈们,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停止“三角化”。

在这个世界上,本来就不存在非常完美的家庭关系,每个家庭都会有自己的问题。较好的家庭状态是:父亲、母亲、孩子成为一个等边三角形的关系,父母相爱,父母又爱着孩子,孩子对父母双方怀有几乎相等的正面情感。

一家人,无论怎样变化,既相互关注,又各自独立。相互关注意味着爱,各自独立则意味着一定的自由。这样温暖和谐的家庭环境,是每个家庭成员的避风港和保护地,最有利于孩子健康明媚地成长。

关于家庭三角关系的问题今天就聊到这里,大家也可以静下心来想想,自己的家庭中这个三角是否稳定?如果是变形的,问题又在哪里呢?


本内容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作为疾病诊断及治疗依据,请谨慎参阅      本内容版权归好心情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在线客服

电话咨询

关注微信

下载APP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