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 惊恐发作的症状表现
依照《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DSM-5),惊恐发作(Panic Attack)指的是:“突然发生的强烈的害怕或者强烈的不适感,并在几分钟内达到高峰。又称“急性焦虑发作”。发作期间出现下列4项及以上症状:
1.心悸、心慌或心率加速, 2.出汗,3.震颤或发抖,4.气短或窒息感,5.哽噎感,6.胸痛或者胸部不适,7.恶心或者腹部不适,8.感到头昏、脚步不稳、头重脚轻或昏阙,9.发冷或发热感,10.感觉异常(麻木或针刺感),11.现实解体(感觉世界不真实)或人格解体(感觉脱离了自己,漂浮在自己外等),12.害怕失去控制或“发疯”,13.濒死感。”(中文版, P.200)
症状分析:
⒈濒死感:病人突然心里有一种莫名其妙的恐惧,好像人马上就要不行了,要死了,这种濒临死亡的感觉叫濒死感,濒死感是焦虑到了极点,故称惊恐发作。
⒉感觉减退:在极度恐惧背景下,抑制了大脑皮质的感知,表现⑴人格解体,其中现实解体表现为听声音变远,听不清周围的声音,看东西变模糊;精神解体表现为看东西不像以前那样熟悉,脑中一片空白。⑵全身发麻:皮肤发麻是触觉减退,可由一处延伸到另一处。⑶头昏头晕。
⒊运动减退:在极度恐惧背景下,可抑制大脑皮质的运动,病人感到身体虚弱,人要倒下去,走路要人扶,脚拖不动,眼神发直,或人真的倒下去,不能下床。
⒋意识减退:在极度恐惧背景下,可抑制大脑皮质的意识。尽管多数病人说她们意识清楚,但也有病人说他们困倦、发懵、恍惚,甚至晕倒,10秒~1分钟醒来,事后不能记忆,即心因性晕厥。
⒌交感神经兴奋:引起⑴血管收缩:导致血压一过性升高(130~190/90~110mmHg),病人感到血液一下涌入脑中,脑子要炸开感,担心自己血管被撑破了。由于血管收缩,导致面色苍白,双腿厥冷。⑵出汗:轻则手心脚心出汗,中则背后出汗,重则全身出汗。⑶手抖。⑷心跳快引起心慌感,心收缩力增加引起心要跳出来的感觉,病人以为是心脏病发作。赶快打的或呼120看急诊,急诊心电图仅“窦性心动过速”或“S-T段轻度改变”
⒍呼吸困难:病人喘不上气,于是大口喘气,好像一口气喘不过来就会死去,大口喘气导致手脚发麻,手就像鸡爪样痉挛。机制是大口喘气呼出CO2过多,导致低碳酸血症,外周感觉和运动神经元兴奋,引起发麻和手像鸡爪样痉挛。喘息缓解半小时后,手像鸡爪样才缓解。让病人在嘴鼻部套一个塑料袋或用手捂嘴,抑制CO2呼出过多,可加快手脚发麻和手像鸡爪样痉挛的缓解。
⒎主观反应:在头几次惊恐发作时,病人认为是心脏病发作而乘出租车或120看急诊,直到被诊断惊恐障碍后,知道是心理性疾病,再发作时也不很怕,会自我做深呼吸,默念“放松放松”,可有好转。
⒏过程:抑郁促发的惊恐发作多在上午发作,疲劳促发的惊恐发作多在下午或晚上发作,催眠时促发的惊恐发作多在半入眠或夜醒后发作,运动或致警醒物质促发的惊恐发作可随时发作。一次发作持续时间在半小时左右,多的一天发数次,少的一年发数次。
惊恐发作的典型症状归结为“心跳快、呼吸难、濒死感”。
2. 惊恐发作的“升级”——惊恐障碍
在DSM-5中,要被诊断为惊恐障碍(Panic Disorder),需要满足以下四个条件:
反复出现不可预期的惊恐发作。“反复”指的是惊恐发作不止出现了一次;“不可预期”指的是意外的,没有明显的触发发作的事件,比如可能半夜醒来突然开始惊恐发作等等。
在一次发作后,出现下列症状的1-2种,而且持续≥1个月的时间:
1. 持续地担忧或者担心再次出现惊恐发作或它导致的结果。比如,怕公开场合突然发作,怕自己猝死、失控等。
2. 在和惊恐发作相关的行为方面,出现了显著的不良变化。
这种障碍不能归因为某种物质。例如酒精、咖啡、药物等等。
这种障碍不能用其他精神障碍来更好地解释。比如,社交焦虑障碍患者在社交场合开始惊恐发作,但是其他时候并不发作,这时可能归因为社交焦虑障碍更合适。
总之,“其他精神障碍伴有的惊恐发作”和“惊恐障碍的惊恐发作”所不同的地方,在于惊恐障碍的惊恐发作是突发的、不可预测的。惊恐障碍的惊恐发作可能出现在焦虑状态下,也可能出现在平静状态下。所以,一些在惊恐障碍恢复期的人们,在吃好睡好心请放松的情况下,仍然有可能突然发作,这是很正常的。但随着恢复,发作次数会越来越少,间隔会越来越长,过往积累的经验会让我们应对得越来越好。
鉴别诊断:
惊恐发作作为一组综合病征,可见于多种精神疾病和躯体疾病只有在排除这类疾病之后,才能下惊恐障碍的诊断。
1.需要鉴别的精神疾病除广泛焦虑障碍和抑郁障碍外,还要注意与精神分裂症、人格解体障碍、躯体形式障碍等鉴别。
2.内科疾病需要鉴别的有: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心律失常、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嗜铬细胞瘤低血糖症、真性眩晕、药物戒断和酒精戒断症状等。
3.特别容易混淆的是二尖瓣脱垂,二尖瓣脱垂也是突然发生心悸、胸痛,以及气紧疲乏甚至晕厥,但无头昏、出汗震颤面部发热或发冷,以及人格解体、濒死感或失控感等症状,借助超声心动图可资鉴别。
但有研究报告,二者可能合病;并认为惊恐障碍可导致二尖瓣脱垂。如果惊恐障碍得到控制,二尖瓣脱垂可能消失。
在诊断本病时首先做常规医疗评估排除是否是躯体疾病引起的焦虑症状(如心脏病、甲状腺功能亢进)。通常惊恐障碍的患者已经在内科医生处反复多次就诊过。基本排除了器质性疾病的可能。
参考:
《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DSM-5)
科普文章,仅供参考!
精神科主治医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袁海伟
(原创文章,侵权必究!)
如有需要,可以加微信hnyuanhaiwei
进入病友群,进一步交流学习!

好心情健康

好心情健康

好心情健康

好心情健康

好心情健康

好心情健康
扫码关注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