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科药物之“负重前行”

在精神心理科临床工作中,我们经常会遇到患者询问:

“医生,我最近吃了药,体重增加了很多,整个人都胖了一大圈,这药物的副作用太大了,我到底还要吃多久的药啊?”

这是一个比较常见而且棘手的问题。目前市面上很多的抗精神病、抗抑郁药物都会引起体重的明显增加。常见导致患者体重增加的药物有氯氮平、奥氮平、利培酮、米氮平和喹硫平等,其中氯氮平和奥氮平最为显著。持续的体重增加不仅会导致患者服药的依从性降低,也会增加其罹患糖尿病和心脑血管方面疾病的风险。

有人说,这是因为抗精神病药物是一种激素,或药品里面存在激素成分。那么这种说法正确吗?服药后患者发生体重增加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主要有以下几点:

>>>>

患者自身原因导致

很多患者不仅罹患精神心理方面的疾病,本身也可能同时存在内分泌和代谢紊乱等方面的问题;一些患者可能一直都存在超重或肥胖,甚至本身存在糖尿病,在服用第一二代抗精神病药后,加重了肥胖的症状,导致体重不断增加。还有饮食习惯发生了改变,很多患者食物或液体摄入量明显增加,对糖类的需求增大或活动过少都是体重增加的因素。

>>>>

精神科药物的原因

大部分精神科药物作用于人脑中的食欲调节中枢,会破坏正常的饱腹感,引起患者食欲亢进。而抗精神病药物的镇静作用又导致患者运动减少,使摄入量大于消耗量,促使肥胖发生,中断服药后则体重迅速减轻,这也是患者出现服药依从性降低的一个重要原因。

>>>>

疾病原因

大多数精神分裂症患者的BMI指数(体脂数)高于正常人群,而且呈现向心性肥胖,中心脂肪组织较周边脂肪组织有较高的代谢能力。代谢活动的部位性差异增加了门静脉血中的游离脂肪酸浓度。

所以,对正在服用抗精神病药的患者出现体重增加现象应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

如何正确应对体重增加,我们有妙招
1、鼓励合理饮食,合理运动。

不可少吃或不吃,避免暴饮暴食,荤素搭配,少食多餐,避免进食高糖、高热量的食物。锻炼需持之以恒,不可过猛或不动,坚持适度原则。

2、自我监测要到位。
可在早晨空腹状态下测量自身体重并记录,每次随诊复查时可向医生汇报自己明显的体重变化,如衣服或裤子腰带的变化。
3、减少过度睡眠。
由于抗精神病药物的镇静作用,患者自觉瞌睡症状明显加重,要合理调节正常睡眠时间,规律作息,每天上床与下床时间要相对固定,不可过度睡眠。
4、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调整用药。
对于药物相对敏感的患者可根据病情在医生的指导下适量减少用药,但要密切观察有无病情复发的迹象。或者选取如“齐拉西酮”,“阿立哌唑”等对体重影响相对较小的药物,切不可不遵医嘱突然停药,防止病情复发。


不是所有的患者在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后都会出现肥胖等代谢障碍,这种不良反应取决于多种因素,患者病情的控制主要依赖于药物的服用,我们要提高患者服药的依从性,不能随意给患者减药甚至停药,患者疾病复发产生的危害往往比体重增加大的多。要严格遵医嘱服药,定期复查各项指标,患者家属要做好鼓励和督促作用,为患者的全面康复保驾护航。


作者医生介绍

张伟

    盐城市第四人民医院精神科副主任

    江苏省援鄂心理救援队成员

    心理治疗师

    擅长:失眠症、焦虑症、抑郁症、双相情感障碍等精神心理问题的诊疗及心理咨询、心理危机干预。

    曾获“江苏省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先进个人”称号,任职江苏省心理卫生协会危机干预专业委员会委员


本内容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作为疾病诊断及治疗依据,请谨慎参阅      本内容版权归好心情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扫码关注医生

在线客服

电话咨询

关注微信

下载APP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