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阿尔茨海默病

门诊上来了一对焦急的母女,妈妈满面焦虑,女儿尽显无奈。原来是年满70的老人近期出现了一些奇怪的语言和行为。

老人晚上睡眠时间变短,夜间变得兴奋躁动,说一些莫名奇妙的话,经常说家里进来人了,地上有小孩之类的话,第二天清晨就不记得了。喜欢藏东西和钱,自己放的东西总是忘记了地方,反过来埋怨子女,转而骂子女不孝顺。

对于陪伴自己50年的老伴疑虑重重,总是觉得老伴跟隔壁邻居眉来眼去,老伴把自己家存了一辈子的钱都拿了出去养情人。无论老伴和子女如何解释,她都是偏执的认定了这件事,并经常为此对老伴破口大骂。面对她的性格变化,一家人都怀疑她得了精神疾病。

经过详细的询问,原来老人在两年前就逐渐出现了记忆力下降,家人交代的事情转头就忘,常常拿着手机找手机,最熟悉的做饭也做的颠三倒四,经常开着煤气就出门了,有时差点酿成大错。独自外出也难以正确返回家中。

这些都是阿尔茨海默病的早期症状,但是家人都认为这是老了的正常表现,并未予以特殊关注。

现在老人出现的人格改变以及多疑妄想的症状,都是阿尔茨海默病进一步的发展的结果。我们给老人进行头颅CT检查发现大脑皮层萎缩,脑沟回变宽,脑室扩大,这些影像学表现进一步验证了我们的诊断。诊断明确后给老人开了口服多奈哌齐延缓疾病进展改善认知,加用少量抗精神病药减轻精神症状和改善睡眠质量。经过一段时间的药物治疗,老人的焦虑情绪及多疑都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一家人的关系又恢复了往日的和谐。

阿尔茨海默病就是我们常说的老年痴呆,人们对于老年痴呆的印象还一直停留在“呆”,就是记忆力、智能下降,生活不能自理,行为的退化。但是对于此病的“痴”认识不够。“痴”指的就是上述老人表现出来的精神病性症状。

需要注意的就是阿尔茨海默病的精神病性症状。在疾病的早期常出现人格改变,伦理道德观念的淡化,自私;在情感方面,可表现为情绪不稳定,情感幼稚,喜怒无常,或对家人漠不关心等;在疾病的某一个时期,特别是疾病的早期或中期出现幻觉(幻视或者幻听)妄想(嫉妒妄想及被窃妄想)、思维逻辑障碍等精神病性症状。

家有老年痴呆,不用崩溃不已,心理医生来支招。

一、要做好加强陪伴和

护理的心理准备

老年痴呆治疗最重要最关键的是家属全面细致的护理工作。要及时带病人就诊,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物控制伴随的焦虑,抑郁,妄想、躁动等精神症状。

二、鼓励病人多参加

合适的社会活动

1. 鼓励病人多与亲友交流;

2. 参加一些娱乐活动,如下棋、打扑克等;

3. 参加简单的训练,如记忆、计算、判断等,这样能够减缓病情的发展。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起病隐匿的进行性发展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阿尔茨海默病目前没有特效药物可以治疗,只有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及N-甲基-D-门冬氨酸(NMDA)受体拮抗剂可以改善认知,延缓疾病进展。一旦年龄超过60岁的老人出现记忆力减退及以上任何一种精神症状,需要关注是否为阿尔茨海默病,建议尽早到精神心理科就诊,及早干预,延缓疾病进展。

作者介绍

韩露

青岛市立医院,主治医师。擅长心理科常见失眠、抑郁症、神经症、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疾病的诊断与治疗,老年精神疾病合并躯体疾病的治疗,以及认知行为心理治疗。

(文章图源:摄图网)

本内容版权归好心情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内容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作为疾病诊断及治疗依据,请谨慎参阅。

扫码关注医生

在线客服

电话咨询

关注微信

下载APP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