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案例简述与写作动机
来访中年男性,最近因强迫困扰前来咨询。入室面容焦虑,语速急迫,痛苦感明显,求助意愿相当强烈。随身携带一笔记本,罗列各种症状痛苦,随时记录医生点拨建议。已经在接受药物治疗,这是第三次心理治疗。
经过这一段心理治疗加上药物,症状已经是有所好转。故这次有契机,从经典精神分析人格结构的角度做了一次分析,个人觉得特别的吻合,特记录如下(注:之前写过强迫症的心理治疗,更多是从认知行为的角度来理解改变,包括中国文化的认知角度,参见《大四学生害怕使用手机,他是怎么了?——诊疗手记之“你还能失去什么”》,而这次的重点是精神动力学的分析理解):
01

首先概述一下精神分析的人格结构,它分为本我、自我、超我三个部分,本我遵循快乐原则,自我遵循现实原则,超我遵循道德原则。简单的说,三个部分之间的协调平衡保持精神健康,否则可能出现精神症状。换句话说,从症状去分析本自超我其间的冲突失衡,获得理解、调整和再平衡,就是精神动力学治疗的过程。
02
然后来看来访者的症状。他描述了三大症状,一个是关于性,常常想象大街上所有异性都剥掉衣服和他发生关系,天花乱坠,不能自已;第二个是关于污染不洁的东西,如大小便等等,他会特别想去贴近碰触这些东西,包括吃,或者想象别人这么做;第三是关于冲动与攻击,看到孩子睡在身边,止不住想去虐待攻击伤害;看到博物馆的珍藏,如瓷瓶美饰,特别想打碎毁坏。这些强迫想法让患者焦虑不已,惶惶终日。急切想向治疗师表白的是,这太荒谬了!我完全不想这么干,但它们不受我控制!!!
再看来访的成长,从小生活在一个高压、匮乏、控制的环境中,靠个人的努力和坚持获得相当不错的成就和地位,以及有了安定的家庭,和成长中的孩子。仍旧不断的修身齐家,自奉俭约,高标准的履行各种角色功能,终于到了症状爆发的一天。
03
结合上述的理论建构和资料收集,分析解释如下:性和攻击是本我中非常强大的存在,显然这位来访有着非常严苛的超我,本我的话就显得非常的弱。所以他的症状看起来是本我的一个爆发反扑,性和攻击的表达非常显著而强烈,所以用通俗的话语叫做物极必反,压迫越深反抗越猛。症状展示了患者人格结构中的冲突与失衡,提示了调整改变的需求,与治疗师相遇则是契机。这个解释相当完整,解释力度也非常好。交流之后,来访若有所悟。
另外,对他的一个行为变化进行了解释。患者从为了孩子吃好,自己每天做饭;后来累的实在不行,从单位食堂带;到最后,食堂带还是不方便,就叫外卖,但是要叫好的外卖。我给他解释,说这很有意思,这是自我功能增强的表现。自我同时更好地去满足本我和超我,建立一个新的平衡,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放过自己。
所以建议后续的方向还是往着降低超我,去释放本我的脚步走。

04
问题是,如何释放本我呢?我们说本我的无意识的,你无法知晓。思路是这样:只要我们去做本我喜欢的事情,比如说吃喝玩乐,比如说兴趣爱好,自由随意等等,比如说去释放攻击,也有很多社会化的方式,那可能就是可以去满足无意识的本我,或者说可以导向无意识的本我。这样的方式和行为是能让人得到释放的,或者说是不是觉得轻松,愉悦和享受?那可能也是体现了本我的满足。
调整到目的是为了获得一个新的、更有适应性的平衡,当然不是矫枉过正。
案例虚构,如有雷同,请勿对号!关键在于其临床的真实性,与参考意义。望海纳,望指正,图片来自网络,一并感谢!
转载:俞少华医生
作者:DrFish
本文章由俞少华医生提供并对此承担全部责任,与本平台无关。

好心情健康

好心情健康

好心情健康

好心情健康

好心情健康

好心情健康
扫码关注医生